找到相关内容656篇,用时4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太虚大师的中观思想

    ,乃依因缘而得生起。若于依他缘起者一一上执有自性,即遍计执,非因缘起,若于依他缘起一一上离自性执,即圆成实,亦即涅槃解脱出世间之因缘也。   三、《中论》的核心思想缘起性空   虚大师认为中观的...  五、《中论》的实践观点   虚大师认为要欲彻底明了因缘,则必须通达《中论》的八不缘起义。若能彻悟因缘,即是成佛。换言之,见因缘即是见法身佛。《中论》云:“若见因缘,则为能见佛,见苦集灭道。...

    方 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3256531.html
  • 略谈龙树中论的复古精神及中观思想在现代生活的省思

    品”之“未曾有一,不从因缘生”,更明白肯定“有因有缘世间集”的立场。   其实从“中论”全论中所观及所讨论的内容上,找不到大乘佛法的术语,有的几乎是阿含经中“修多罗部类”的内容--如蕴、处、界、业、作者、受者、、四谛、十二因缘等,即使它所要成立的无非是三宝、四圣谛、四果及八圣而已(如“观四谛品”所说)。因此印顺法师以四谛来科判“中论”,个人是随顺其说的。从以上所举“中论”“初、中、后”之颂文...

    吕胜强

    |中论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7/1529034882.html
  • 略谈龙树中论的复古精神及中观思想在现代生活的省思

    “我说因论因”,“有因有缘集世间,……有因有缘世间灭”,标举出“因缘”为佛法不共世间宗教哲学的标竿。“中论”也以“观十二因缘”(第廿六品)做为是否离邪见之检验标准,而“观四谛品”之“未曾有一,不从因缘生”,更明白肯定“有因有缘世间集”的立场。  其实从“中论”全论中所观及所讨论的内容上,找不到大乘佛法的术语,有的几乎是阿含经中“修多罗部类”的内容--如蕴、处、界、业、作者、受者、、四谛、十二...

    吕胜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82646336.html
  • 华严思想教判之殊胜价值

    现象。而此之诸法空性并不是事物的否定,而是无自性性(无实体)的意思。无实体是没有固定不变的东西的意思,也就是无常的意思,而无常法又是幻相性的、迁流不住的生命的意思。迁流不住的生命本身是最究竟的因缘因缘是“此有”故“彼有”、“此无”故“彼无”的无实体的虚幻状态(如幻如化的状态)。“因”与“缘”是相对性的。“因”本身有“无尽”的因缘。“缘”本身也有“无尽”的因缘。这个无尽发展起来的因缘世界,乃是...

    释成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4246515.html
  • 佛学知见:业力、因缘、果报

    不是落入偏见。  1.因缘:世间各种现象的生灭,如看见一枝笔是有笔的尘境即原子、分子、眼睛(眼根)、眼识、第六识、光线、空间等条件合在一起,才能看见这枝笔,世间各种现象都是因缘合和而成、无主体,不只...讨厌不讨厌等等,都与识有关,不要执着世间的情、漂不漂亮等。  2.世间各种现象的生灭就是因缘,若因缘不再则现象消灭,此因缘可运用在日常生活上,如以因缘法观爱情、亲情,才会有智慧解脱亲情、爱情的苦,要...

    庄艳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15558622.html
  • 应用佛学与心理学的对话

    如何发起、持续及消灭,都是受因缘所左右。   因此,就佛法来看,实在没有什么过去与未来,真实的存在就只有每一个当下,因为过去与未来都是不存在的,我们所经验的是每一个瞬息的当下。「我」也是如此,因为...虬磿r起床,别说一百万,就是一万元,甚或一千元,我相信都有很多人愿意尝试的。   因此,这是动机问题,也就是促使做某事的诱因够不够的问题。这也就是佛法所说的因缘,一切现象都是由各种有关因素聚集而...

    李忆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3646765.html
  • 基因优生的唯识心理法则

    悟道后,入世教化众生达到45年之久,老子未说清楚的“道”, 释迦牟尼早已反复说清楚,这个“道”就是因缘,宇宙人生离不开这个因缘,由因缘生出第一能变(阿赖耶识),由第一能变生出第二能变(第七识),...到底有没有它的根本规律?有!是什么?古今中外众说纷纭,不可胜数。但万(指万事万物)归一。一又归何处?待我们一口吸尽千江水时,终于会明白,人的心思生起,就有种种办法和行为生起,心思熄灭就会种种办法和行为...

    黄祖相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4150242.html
  • 何谓供养?

    ,还喊「唉哟,唉哟」,意思好像是说你们很行,佛都被你拜得动了。就这样,他已经在传法了,你们能懂吗?他也是众经之上,一字都无。   「入大慈悲,离众魔事及诸邪见,顺因缘,无我、无人、无众生、无寿命,空、无相、无作、无起。」这段是大法,你不要把它当经或当佛学看,实际上它把佛法都传完了。能够懂得一字皆无的清净大法,才能入大慈悲境界,离开魔事及诸邪见,能顺缘起性空的因缘。什么是顺因缘?是遇事...

    南怀瑾

    |供养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2/1420317206.html
  • 缘起三经概介

    忧、悲、苦、恼等不能免除之痛苦事实。  本经与《增一阿含经》第四十六卷<放牛品>第五经〈《大正藏》第二册,页七九七〉义同,差别在<放牛品>第五经文后有佛告诫阿难勿轻视此十二因缘,并说自己初成道,乃以思惟十二因缘,降伏众魔,除无明而得慧明,应奉持修学十二因缘。  《缘起圣道经》  《缘起圣道经》,一卷,又名《说缘起圣道经》、《佛说缘起圣道经》。由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。本经收录于《大正藏》第十六...

    释见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4947093.html
  • 佛教的十法界观

    闻法界的动力;   起了一念修十二因缘的心,就是创造缘觉法界的动力;   起了一念修六度法的心,就是创造菩萨法界的动力;   起了一念广大慈悲普遍平等的心,就是创造佛法界的动力。   ...   法界,是世界的别称;所不同的世界是有限的称呼,法界是无限的称呼。因为眼所见的,有形的东西叫做法,意所缘的无形的东西亦叫做法。所以以为界,纵横含摄,大而无外,就不同那有形限地域的世界了。 ...

   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中国佛学院

    佛教|轮回|法界|六道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8/0441551605.html